纹身起于唐代,但到宋代才作为美饰的象征广为流行。.纹身唐代已出现专门雕刺“tattoo“的职业匠人。到宋代,纹身渐渐地成为美饰的象征。《武林旧事》中提到:杂剧则曰绿社,则日齐云社,唱赚则日。
遏云社,耍词则日同文社,相扑则日角抵社,清乐则日清音社,射弩则曰锦标社,花绣则日锦体社,使棒则日英略社,小说则日雄辩社,行院则日翠锦社,影戏则日绘革社,梳剃则曰净发社,吟叫则曰律华社,撮弄则日云机社。锦体社就是纹身纹身社团。在宋人眼中,漂亮人物须是纹身者的形象。身为宰相的李邦彦,每每侍宴,将生绢画成龙文贴体,将呈伎艺,则裸其衣.宜示tattoo”。在东京大街上,光夭化口之下,普通百姓也是要露出“浑身赤膊一身锦片也似文字”。《水浒传)中的史进身上九条龙是花绣,燕青身上更是“遍体花绣”。杨雄也是“生得好表人物.样出蓝靛般一身花绣”。这样的男子最易得到妇女的喜爱。燕青正是凭着一身“似玉亭柱上铺着软翠”的花绣,吸引了东京名妓李师师,从而为梁山招安开辟信道。刺字专职雕刺犯人与士兵者称“针笔匠’。唐宋“针笔匠’不仅专业化.而且还有粗下、高细之分,粗下者只能作简单的“刺字”。不少梁山好汉曾经历过刺配刑。刺就是刺字,配则指流刑的配役。武松脸上曾有两行刺面金印,为躲避官府追缉,张青出主意贴膏药遮掩.孙二娘出主意让他扮成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