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too,又称纹身、纹身、雕宵,是用带有颜色的针刺人皮肤底层而在皮肤上制造一些图案或字眼出来,即指刺破皮肤而在创口敷用颜料使身上带有永久性花纹,在皮肤上造成隆起条纹瘫痕的做法。图案多以社会风气较重的兵将、龙虎为主,因为纹身只有黑色,不是专门的纹身颜料,时间长了颜色会发蓝发青,所以又叫纹身.“tattoo”作为“刑”起于周代,至汉文帝时被废止,魏晋、南北朝时复活。唐代的法律上未见到记载,不知其详。五代时后晋天福三年,“tattoo”作为向边境发配的犯人向其脸上用墨汁刺字的新奇刑罚而死恢复。从此以后至宋元明清的一千多年中,“tattoo.一直承续不替。在宋代由于tattoo的盛行,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专门雕刺“tattoo.的职业匠人,和专在官府、行伍供职,只雕刺犯人和士兵的“针笔匠”。除了刑罚惩戒之外,在城市中作为审美对象的“tattoo”艺术也相当流行,一些年轻的市民酷爱tattoo,如文学著作《水浒传》中,至少就出现了三个身满纹身的重要人物: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与浪子燕青。tattoo在许多民族看来是一种防病祛灾的护身符,也有的民族用纹身标明地位、身份或某一集团的成员资格。但最普遍的动机大概是为了美观,故也称为“刺绣”。“tattoo”除了刑罚的一面,如《水浒》中的宋江、林冲、武松等人的脸上刺字,还有将“tattoo”转向美饰的一面。有些专业程度很高的“针笔匠”,能在人体上刺出很好看又极复杂的“花绣”图案来。如《水浒》第二回中,史太公请了一位“高手匠人”,给儿子史进全身上下刺了共有九条龙的“花绣.,史进因此在江湖上称“九纹龙.。又如第四十四回中的杨雄:“那人生得好表人物.露出青靛般一身花绣。”值得注意的是,“tattoo,越来越多地成为美貌的象征。在宋代人眼中,漂亮人物的形象,则须是“tattoo’者。如《水浒》第六十一回中,卢俊义见燕青“一身雪练也似的白肉.,便也请了一位“高手匠人’,给燕青刺了.遍体花绣”。燕青正是凭着一身“似玉亭柱上铺着软翠”的“花绣”,引得当时东京第一名妓李师师“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要燕青脱衣“求现”,并用手“去摸他身上.。文学作品中有如此描绘.在现实中也同样精彩。北宋徽宗朝睿思殿应制李质,年轻气盛,行为怪异,喜tattoo,被赐号“锦体滴仙”。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徽宗朝东京大街上每有节庆游艺,少年押客总是轻衫小帽,跨着马追逐在妓女队伍后边,另由“三五tattoo恶少年”为他们控御着马匹,由于这些恶少露出大腿上的纹身,世人戏称这一马队为“花腿马’。另据庄绰《鸡肋编》记载:“张俊一军,择卒之少壮者,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谓之花腿。京师旧日浮浪辈以此为夸。此宋时扎青之俗也。.南宋孝宗、宁宗朝.在江南饶州有个叫朱三的人,他在双臂、两腿及胸、背处都刺有tattoo,一时名满天下。吉州也有个谢六的百姓,通身刺满了青色花纹,时人以“花六”相称,又给起了“青狮子,的外号。
宋代帝王并不是一任那些纹拷子弟胡来,tattoo刺字并不是什么正常的行为,所以宋代政府也屡次下诏严禁宗室子弟“雕青”。我国古代越人的后裔,一直到宋代仍保留着tattoo的习俗,如《清波杂志》记载:广南黎洞“人皆tattoo,男女同浴”。《岭外代答》也有这样的说法:“遨州溪炯使女,惬其逃亡,鲸其面,典黎女界矣。”我们可以看出.古代部落后裔的tattoo并不是为了追求什么时尚,显然这是他们的传统和风俗,或许也能为宋代汉人流行tattoo的时尚而营造出更浓烈的氛围,使“tattoo.这一旧有的传统样式,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升华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符号,并且翻出新花样来。自此以后.元、明、清乃至“民国”的“tattoo,模式从未越过宋代“tattoo,水平,只不过是在宋代“tattoo”的基础上复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