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的文化
2015-3-14 10:53 | 发布者: admin | 浏览数:711
纹身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延续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最初往往与图腾崇拜有关。在中国古代,居于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多有类似的传统。《礼记·王制》中对东方的部落就有这样的描述:“东方曰夷,被发tattoo,有不火食者矣。”《说文解字》中也说,“闽,东南越,蛇种。”居住在今天福建地区的土著民族闽越以蛇为图腾,由于其生产生活中经常需要接触水,他们在身上纹上蛇的图案,相信借此可以避免水中鱼虫和精怪的侵害。
另一种常见的纹身原因是刑罚。中国古代常常在犯人面部或其他身体部位刺字,发配到边远地区, 这种刑罚被称为“刺配”或“黥墨”。中国最有名的纹身者之一,大概就是《水浒》里面“风雪山神庙”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了。但这种最初是羞辱性的刑罚标记,后来反而成为江湖义气的象征,并发展成为黑社会的一种身份认同。林冲的结义兄弟“九纹龙”史进,就很以他那一身漂亮的纹身自豪。今天有人要是走进一家饭馆,看到邻桌客人袒露胸前“左青龙右白虎”,大概也会小心翼翼地默默躲开吧。 但在电影中,还有一大类常见的纹身,也就是war paint,这指的是在印第安人和非洲等部落在出战前涂在脸上和身上的颜料,用于恐吓对方,表示自己的战斗决心。《勇敢的心》当中,梅尔·吉布森饰演的威廉·华莱士和其他的苏格兰武士,在作战前就会将靛蓝涂料涂在脸上。《驱魔者》中的十字架纹身,也有这个意思。 而当代战争片里也经常会看到战士、特种部队成员用黑色物质涂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