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too悄悄在年轻人中流行至今,乃至成为一些潮人的标配,人们不再关注哪些奇怪的人文了身。“七八年前,我们的顾客大多是‘混社会’的,但现在什么样的人都有。”强子tattoo店的tattoo师刘强(强子)说。tattoo师王晨洋对此表示赞同,他在位于伦敦沃尔瑟姆福雷斯特区的不素之刻tattoo工作室里对我说:“可能议员也喜欢tattoo。”如今连时尚明星想靠一个tattoo让人惊叹都已经不那么容易了,你至少得学学导演詹姆斯弗兰克(James Franco),在刚刚结束的威尼斯电影展上,他把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和伊丽莎白泰勒的图案文在后脑勺上,然后大剌剌地亮着光头,穿过红毯,成功引起了一阵“喧哗与骚动”。
和tattoo有关的故事一直都很受欢迎。2007年,中国台湾导演周美玲电影作品《纹身》在台北市上映首周末的票房超过236万新台币。2008年,美国TLC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迈阿密tattoo师》(Miami Ink)第六季结束。《纽约tattoo师》(NY Ink)于2011年问世,该剧第一季平均每集收视人数达到130万。今年,位于北京三里屯的杨卓tattoo工作室有两位tattoo师的故事分别被拍成了纪录片。
中国的tattoo客群体在最近几年迅速壮大。在三里屯New Tattoo工作室tattoo师陈洁印象中,北京的tattoo客在2010年前后开始变多。9月底我来到她的工作室,只能约到1个月之后的2个小时。“中国顾客的比例在2014年已经远远超过了外国顾客,达到8:2,而在2005年,这个比例还是2:8。”陈洁说。tattoo师杨卓从业10年,如今拥有3家店铺、10名tattoo师,预约期仍需要一到两个月。在本土标签图片应用nice上,有超过271万人关注了“tattoo控”标签,这一标签解释说“tattoo是一种信仰”。
根据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数据,2013年年底,美国人在tattoo上的花费约16.5亿美元。新兴的中国市场仍缺乏系统的统计数据,中国的tattoo客到底是谁?2013年销售额达人民币5.3亿元的YOHO!有货致力于潮流消费研究,16-28岁的潮人是它的核心顾客,公司在2012年5月引进美国tattoo贴品牌Body Graphic。其总裁钮丛笑提供了他们的判断标准:“真正的潮人,还是tattoo的;那些‘泛潮人’,想说我也很潮,但骨子里并不是真正的潮人,才会去买tattoo贴。”
想要tattoo的人在各种网络讨论群中热烈讨论什么是最流行的图案,这是一次成功tattoo不可省略的步骤。无论是tattoo客还是tattoo师,都把tattoo看作一次创作。tattoo前,张艺也在网上做了不少功课,要找到一家合适的tattoo店并不容易。她设想把单名“艺”字写成繁体,再把草字头做成牛角状。“我是金牛座。”张艺说,“我想到这个创意,觉得自己很自恋,但很棒。”当她看到强子tattoo店的tattoo师林伏生(小林)的设计图时,这个谨慎的决定变得容易—林伏生擅长文字和小图,他把牛角处理得非常立体。
不过,tattoo客的成长还需要时间。tattoo师Dan Santoro在VICE于2011年推出的系列纪录片《tattoo时代》(Tattoo Age)中展示了如何“糊弄”不懂行的tattoo客—当失手误画时,只要告诉他们“这样更酷,而且是免费加送的”。这一招现在还是适用于部分新手。杨卓称,第一次tattoo的人中有80%只知道自己想要一个tattoo,对风格没有概念。“设计图样一般都是一稿通过,因为他们想要第一个tattoo的欲望非常强烈。”王晨洋说。杨卓工作室的tattoo师李成敏(大敏)认为这是件好事,“其实你越听tattoo师的话,得到的tattoo会越好。”